闺女上了小学以后,我感觉自己反而很少看家庭教育类型的书了,特别是这种泛泛而论的书,很少触碰。前两天看到一位花友的分享,说这个系列的书写得很好,读后受益良多。于是周末也找来读读,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对照和反思。
两本书内容不多,又比较好读,两天时间抽空也就翻完了。在《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中,作者把内容分为学习、关系、青春、生活四个部分。虽然学习排在了最前面,但我感觉最重要的一部分则是关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中包含了学习、心理、交往、生活、备考等五个部分。与《初中》有部分重合的理念,但在心理、交往和备考等方面更加贴近高中生的特点。
从阅读这两本书的收获而言。首先,是在做人的态度上。本书的作者那种朴实、平和、谦逊的态度着实感染了我,纠正了我心中动不动就容易跑偏,骄傲的那部分。其次,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作者不仅写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写到了除自己之外的其他类型孩子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这让我感觉除共鸣之外,也会对更多家庭带来参考意义。同时,我也很认同作者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孩子自己才是最清楚的。再者,我和作者的孩子虽说都是女孩,很多事情有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作者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所处的时代也有所不同,十几年的社会环境变化也会让一些问题的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的解决方案变得无法照搬。但这些并不影响我们把作者的经历,以及对待问题时的思考方向作为一种借鉴。
对照自己比较有感触的几个方面:
一是,今年我退出了所有的以“学习交流”为目的的微信群。虽然以前我所在的这种群也不多,但时不时的还是会在其中看到一些“焦虑”,也可能在无意当中给别人“制造”过一些“焦虑”。退出这些群后,我感觉自己和孩子的状态都变得更好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作者讲到队友在qq群每天聊天,下载资料,最终其实只是给孩子带来了额外的负担。真觉得她写得特别实在,特别真实,也更加让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二是,少和孩子谈学习,多谈谈生活,谈谈轻松的话题。这么做的一个原因是能让孩子有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另一个原因是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我发现最近的我确实越来越信任孩子了,昨天她说自己在做这个那个,但作业却没有怎么动笔,我一点都没感觉着急。她说我现在越来越佛系,换了其他妈妈该急得跳脚了。我说这不是妈妈佛,是你值得妈妈信任啊!我说这话的时候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特别是初中以后,我觉得她又一次成长了,在处理学校的人际关系,处理学习任务,处理兴趣爱好和生活琐事上都变得得心应手,而且很有自信,很有把握。我相信,只有给她机会(包括犯错和走弯路的机会)自己去实践,她才会做的更好。
三是,书中提到让孩子不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发现更多她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我对闺女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但书中所说的这些也让我看到了兴趣爱好的力量。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支持她的小兴趣,小爱好的想法。即便是在学校作业越来越多,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阶段,只要孩子觉得可以,我们就支持她。
每次想起孩子的年龄我都非常感慨,好像心里有个日历牌,一直在进行倒计时。我们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还有不到六年,六年之后,她将长大成人,小鸟终将离巢。她是多么的喜悦,我又是多么的不舍。所以,更要好好的珍惜这六年,用彼此喜欢的方式相处,让这段生活充满回味。